如果你全力教一个孩子,你会怎样安排课程和教学顺序?

假设5-16岁。
关注者
1,270
被浏览
52,414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我心中的教育,是帮助一个个体拥有完善的自我、人格和追求。是培养一个能够独立、有理想、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会在遇到困境和挫折时,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用正确的方式思考和寻求帮助,能够寻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的人。

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需要的也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自己欲望的载体。不能因为自己更强壮、更成熟,就随意的殴打、欺骗、敷衍、忽视、干涉、 侵犯孩子,尤其不能以爱的名义进行。

认同的可以往下看,有不同意见的请在评论区发表讨论。

首先要讲的是一个贫穷家庭如何教育孩子面对贫穷的故事:

  •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和她的父母住在一个租来的阁楼上,阁楼甚至小到没有办法请别人来做客。但是,这个小女孩却成长为了一个性格开朗活泼、乐于助人、兴趣广泛、社交全面的人。她的父母是如何做到的呢?
  • 首先是说实话,当小姑娘3岁的时候首次意识到有的孩子家里有车子和大房子,但是她们家却没有的时候,跑来问父母。父母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了她:因为我们没有钱买。
  • 接着是父母的榜样,每次与人交谈或者社交的时候,孩子的父母都会当着孩子的面坦然的用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任何人交流,也从不回避自己的经济收入等话题。
  • 然后是充分的讨论,父母有时候会和小姑娘讨论财富和价值的问题,当要花钱的时候,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同样的钱要是用来请孩子的钢琴导师、学芭蕾、培养各种兴趣上面,而不是无谓的花在奢侈品、买车买房上,到底是哪一种更有价值。
  • 最后是心态的养成,在这个家庭,父母会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小女孩,共同面对很多生活当中的问题,并且会告诉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我们的奋斗和努力,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每次假如生活有了改善,孩子就会知道,这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努力工作,会珍惜这种改变。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因为父母不仅仅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孩子,还需要处理好亲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矛盾。

这需要大量的爱、耐心和时间精力的投入,所以对于准爸爸妈妈有一句话我很认同:“什么时候要孩子最好?当你认为自己做好准备的时候——不只是物质,更是心态上的责任感。”

5-16岁的时间跨度里面其实包含了孩子发展改变的三个阶段:

  • 幼儿期(3~6、7岁)
  • 儿童期(7~12、13岁)
  • 青春期(12~15、16岁)

这里每一个阶段孩子的特点、需求和教育方式都不尽相同,但却是父母对孩子影响最为深刻的三个阶段(前面是婴儿期,后面是青年期)。所以认真负责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变化而针对性的改变自己教育的方式和对待孩子的态度,以获得最好的效果。除此以外,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客观正常的发展规律,例如两次叛逆期,与父母的交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等,都需要父母对其有所了解,并且正确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

也就是说,教育是门技术活,希望孩子身心发育健康的成长,缺少了相关知识光有满腔热血是不够的。这也对父母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父母们还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比尔盖兹说过“在这个世界里,人是不平等的。”这是我们无力改变的现实,但可以思考的更进一步,我觉得一个人18岁之前的优势是来自于家庭,由父母创造的成长环境、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父母素质的潜移默化等组成,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大的一项不平等;但是18岁以后离开家里,他本人的能力素质就会慢慢变为重心,进入学校、社会,优势需要自己去争取和把握,自尊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树立。而为了让孩子离家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缤纷缭乱的社会,更有竞争力,就需要有好的教育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赢在起跑线”和“父母的责任”。

由于此处篇幅有限,文章太长也会过于严肃显的枯燥不便于阅读。所以我会将我整理的关于儿童不同阶段的要点干脆做成提纲截图贴出。

每一个阶段也会从教育重心、亲子关系、认知特点和教育方式4个方面来分开阐述,其中:

  1. 教育重心:该阶段最核心与合适的教育目标。总的来说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和身体锻炼等),发展个人兴趣、社交能力、人格气质等目标贯穿了整个教育过程,也是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2. 亲子关系:重点讲述父母应该与孩子以如何的一种关系相处,最佳的推荐是逐渐的过渡到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要清楚的认识到,孩子会长大成为一个成人,享受权力承担义务。
  3. 认知特点:主要是说孩子在每一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变化。
  4. 教育方式:针对性的采用什么方式,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这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部分,例如幼儿期的孩子主要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做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的游戏。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变成了通过文字帮助他掌握间接经验的教育方式。

下面是文章部分提纲:


这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可以从中看出教育是一个整体和变化的系统工作,他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也可以有相对的偏重性。

这里我特别想提出两个部分:亲子关系与能力培养的优先性

  •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双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长时间来受传统儒家观念的影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思想深入人心。而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一种各归其位,不可逾越的人伦纲常,子女要对父母行孝道,父母则要有其威严与地位。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家庭氛围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处在当今如此开放与变化的社会当中。

但反过来讲,当80后一代逐渐长大,结婚生子后,却由于他们对自己童年的不满,通常会倾向于采取与他们自己的父母完全相反的做法。也就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自己只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这却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了。

正如前面所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只有用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抱着开放的心态之后,才能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

  • 能力培养的优先性

什么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所有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历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说自制力、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领导力等等。可能还有人会说是“一技之长”,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有的父母从小让孩子练习钢琴、桌球、体操等各种各样他们觉得可以作为生计的技能。

而我要特别提出的两个能力是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同理心指的就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能力,我之所以要将这两样放在一起是因为有效沟通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清楚的明白对方想要什么。

“计划生育”政策让我们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缺乏同年龄段人的共同生活,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认知和使用的大部分沟通方式只有两种:“命令式”和“无理式”。

  1. 命令式:命令家里大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被命令好好学习和不许玩游戏,以至于与人沟通经常变成一种“非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一定要分出胜负。这和社会上讲究“共赢”与“合作”的沟通方式是完全相反的。
  2. 无理式: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而进行撒泼、争吵、发泄。这有很多原因,一个是有效,通常孩子撒泼一出,家长们统统投降。正面刺激强化了行为模式。还有一个是环境影响,那些狗血电视剧和网络上充斥着诸如“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妙法,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模式。

那么当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进入社会后,是很难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又或者说是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劝说和演讲。而在当今这个强调信息充分沟通与推崇自我营销的时代,这两个又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与领导力、社交能力等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另一个同理心带来的优势是适应能力。如何快速适应一个新的学校、教学方式、新的工作、环境,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工作中是一个很显眼的能力。

欧美现在流行一种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不同的身份,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语言沟通能力、甚至讲话的气场。

而对于这个问题,奥巴马的回答是延迟满足的能力诚实的勇气。关于这两个答案我也很认同,但是总归来讲也更符合美国的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详见14年父亲节演讲)

所以说父母们为了孩子需要不断地提高自我,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决不能往学校一送就觉得万事大吉。因为在这么多重要的能力当中,学校是只负责培养考试能力,其他的可都是不带的。

作为家长,既要保护孩子的童年,还需要同时教育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可以说是世上最艰难和最有成就感的一样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