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毒瘾那么难戒?

看到有朋友认为题主想尝试吸毒,不得不说明下:我从没有尝试的想法,将来也不可能有。只是看到电视上的戒毒场景感到好奇而已。
关注者
36,582
被浏览
129,050,285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从神经药理学的角度上解释一下,成瘾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生理反应,造成了“戒毒难,难于上青天”。

首先,当你吸食某种毒品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对这种外部的药物产生一种抵抗反应(身体会对大多数外部刺激改变产生适应或抵抗,我们人类就是这样适应大自然的变化的)。比如,当你吸食海洛因时,你的神经系统受到药物刺激后会使你感觉极度愉悦,但这种刺激过大,所以身体会形成一种相反的机制,对身体造成一定痛苦,抵消过度愉悦的刺激(如下图所示)。

最上面的图线中,Euphoria是由药物产生的愉悦反应(a),愉悦反应产生后,紧接着身体产生了抵抗它的Dysphoria痛苦反应(b),与之对抗,从而形成中部图线中的加总效果(a-b),可以看出,整体的愉悦减轻了,并且当药物效果消失后,身体会有短暂的痛苦(后作用,after effect)。

当长期服用药物后,神经系统会逐渐增强抵抗反应,这使得在药效不变的情况下,因为抵抗增强,整体的愉悦效果会变得很弱。这也就是为什么,吸毒的人往往越吸剂量越大,因为使用原来相同的剂量,已经无法造成足够的愉悦。并且,抵抗反映的增强,还会带来后作用增强,使得低剂量吸食毒品的痛苦增加,一些人为了缓解后作用带来的痛苦,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多次吸食,从而进一步增大成瘾者对药物的依赖。

抵抗反映增强以及后作用增强的图线如下图所示:


更糟糕的是,这种抵抗反应会通过条件反射习得。条件反射,比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一种通过训练和学习得到的、无需经过主观意识的“自然反应”。而对于毒品来说,条件反射的触发同样十分容易,比如见到一个“狐朋狗友”,走到经常交易毒品的地铁站,看到针管,或者仅仅是坐在原来吸毒的地方,都能触发条件发射。当条件反射发生时,身体会自发的产生“抵抗反应”(因为他觉得你要注射了),对你造成极大地痛苦,产生各种生理反应,逼迫你不得不使用毒品减轻这种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已经“成功戒毒”的人,当他们回到熟悉的环境后,很快就又重新染上毒品。

毒品不仅会使身体产生抵抗反应,还会对神经系统的日常功能造成结构性改变。大脑的很多功能由神经细胞相互传导实现,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就是一种跟快乐和动力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一个细胞释放,再由另一个细胞的感受器接收,这样便完成了神经信号的传导,这个过程支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欢笑疼痛。如下图所示:

(以上内容你们高中生物应该都学过吧)

那么,很多毒品其实是神经递质,或者神经递质替代物,或者促进/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当人们吸食毒品时,这些神经递质代替常规的神经递质,为人们制造快乐和愉悦的感觉。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有两个巨大风险:1. 因为刺激量过大,细胞受不了,所以减少了感受器的数量,使得造成同等愉悦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2. 因为大量神经递质由外部获得,所以大脑减少了内部产生的神经递质,使得自然情况下(在没有毒品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神经递质,人无法感受到足够的快乐。

这两个效果加起来,使得人的日常心理、生理功能极度退化,离开毒品后基本无法正常运作。@清流 答案中提到的成瘾性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的快慢强弱。毒品药力越强,感受器和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的就越快,对药物的依赖产生的就越快,离开药物后的痛苦也越大。

虽然这两个过程是部分可逆的(仅对于部分毒品来说,比如海洛因),通过降低毒品剂量或者使用其他代替品,可以使得神经系统部分恢复(戒毒所能成功戒毒的原理也在于此),但这个过程会相当痛苦,戒毒者会活得生不如死,少则月余,多则年余,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戒毒极难。而且其实也仅仅是部分恢复,皮肤破了还会留块疤,精密的神经系统受到如此之大的创伤后,几乎不可能“完美恢复”。更何况成功戒毒后,又由于上面提到的条件反射的缘故,很容易再次崩盘。

所以,综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真的。

-----------------------------------------
看了下面的答案,突然想到一个很危险的事,补充上来:

一般人开始吸毒时,剂量很少,但效果很显著;后来产生依赖后,剂量越来越大,效果却一般,这是由于上面所说的生理上的改变,不再多说。戒毒一段时间后,由于神经系统恢复到从前的情况,所以变得对这些药物不那么麻木,很敏感。可戒毒成功者往往会在再次尝试时,使用他戒毒成功前的那个大剂量,但这个剂量对于他现在敏感的神经系统来说实在太大了,因此往往造成刺激过度当场死亡。案例可以看@刘小斯的答案。

这也从侧面说明,神经系统变得“麻木”其实是一种对长期危害的保护措施,但这种保护措施造成了对药物的更大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