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上司或同事相处?

关注者
5,272
被浏览
1,347,988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这个问题,既属于“向上管理”,也属于“如何与不喜欢的人或事物相处”。不喜欢一个人,其实往往是不喜欢他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猜,问这样的问题的朋友,没准儿在家和父亲或母亲中的一方甚至两方相处不算和谐,比如不知道如何与个性比较强势的父亲或母亲相处,或不知道如何与个性优柔寡断(是另一种隐秘的强势)的父亲或母亲相处。

总之,存在类似问题的朋友,多半有可能是在未参加工作之前,就有过和家里长辈(不光是父母辈,还有可能是祖父母辈)相处的不愉快经历,心灵受到打击和伤害,求学期间这样的情感模式也没得到及时纠正(比如尚未和某位父兄般的老师建立起亲密关系),导致成年之后也还没形成平衡灵活的情绪处理系统,因而在与人相处时安全感不足,当看到来自上司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曾经让自己反感的方式类似时,就会油然生出反感。而且这种反感由于来源于时日久长形成的情感反馈模式,要调整好难度不小。

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是年轻人来自一个温情脉脉的家庭,父母及祖辈都很呵护宠爱自己,在和长辈相处的过程中未曾受过情感挫折,求学期间老师也觉得自己很乖很听话,一路顺顺当当走过来,以为天下人都会这般对待自己,不成想踏入社会,居然上司会因为一件小事没做好就给自己脸色看,既不宠自己,也不哄自己。于是本能地反感这样的上司。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比较常见的情感挫折的可能性,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带来的安全感不足,以至于未能建立起灵活平衡的情绪管理系统。(有兴趣的朋友,也请参考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如何做到为人和善又不失强硬?

摘录一段《少有人走的路》中的文字: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不妨以生气为例。我们心理或生理上受到侵犯,或者说,某个人、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我们就会感到生气。要获得正常的生存,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我们受到侵犯,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有时候,即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提醒后者稍安毋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想使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即便生气,也可抑止其爆发的能力。我们还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需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相当多的人直到青年、中年以后,才掌握了生气的本领,这实在不足为奇。终生不知如何生气者,想必也是为数众多。

不少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缺少灵活的情绪反馈系统,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不断实践,让情绪反馈系统变得更加灵活。

......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的确,放弃可能带来不小的痛苦。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和不喜欢的人相处,的确更考验一个人的情商。若成年之前没有得到这方面很好的榜样来带领,成年后遇到挫折是很自然的,但好在这个时代,不仅有知乎可以提问,也有了很多书籍可以提供我们学习的途径,我们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训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形成更为平衡的情绪管理系统。

要做到和不喜欢的人也能相处好,需要的是知识,以及获得这些知识后的不断练习。

心理学和文学,在帮助人们建立起更好的情绪管理系统方面都能给予很好的帮助。


先说说心理学。刘未鹏(《暗时间》的作者,微软工程师,他的博客:

刘未鹏 | Mind Hacks

)在一篇文章“为什么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 (

为什么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

)中写得好;

  • 人类的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恶一个人,你往往就会反对他的所有立场,反之亦成立
  • 人类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先天就具备一些特定的“思维定势”,以使得人类能够在面对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时能够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应。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这类思维定势已经不适应了。(Mean Genes中译名《本能》;Influence,中译名《影响力》;Sway,中译名《摇摆》,Evolutionary Psychology,中译名《进化心理学》)
  • 人类不可避免的受着各种各样的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有些是有一定适应价值的“思维定势”(如事后聪明式偏见),而有些则是大脑的认知机制的缺陷。

我的一位老领导,35岁就成为司局级干部。他喜欢和我聊天,说他曾经观察过自己的父亲和舅舅,从他们身上学到教训。他父亲是五十年代大学生,个性内向,有不同的想法喜欢憋着不说,结果工作中也颇多不顺,五十出头就得癌症抑郁而终。舅舅正相反,个性暴烈,一点就炸,也是单位里让领导头疼的对象,同样五十出头就患癌症去世。相反,他母亲个性开朗宽容,从正面给了他很好的影响。在北航读研时,他当辅导员,带100多名本科生。这时,他自修了《大众心理学》。运用书中学来的心理学知识管理这批学生,他取得了比别的辅导员好得多的带领效果,学生很爱戴他,他也从中掌握了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技巧。日后到了单位,一路往上走,人际关系都处理得很好,他说心理学知识帮了他很多,帮助他认识自己,也了解他人。

当然我也发现了他的问题,比如他很善于化解矛盾,但有时也还缺乏直面矛盾的决断和勇气,妥协得多了一点,这一点在走中国特色的从政之路时颇为有效,但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却带来了效率低下的弊端。此外,我还发现他比较自得于当初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但对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脑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他了解得似乎不多。不过,在我心目中,他依然是给予了我很多正面引导的一位好上级。


谈到文学对人的情绪系统建设方面的帮助,我得说文学中包含着很多心理学的知识,只不过文学具有更高的讲故事技巧,大都不会如心理学书籍那样直白地把故事变成案例,而是会通过隐喻、借喻等修辞手法,让生动的文学形象带给人深远的启发。孔子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有力地说明了文学对人类生活的深刻作用——看起来没用,实际上非常有用。

今年读到的一本书,让我再次深入理解了文学作品对人的启发有多么大。是获得美国“最佳教师奖”的雷夫老师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雷夫老师同样遇到了“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的问题,且这个问题困扰他很长时间。他不喜欢的人里面,既有自己的上级,也有自己的平级同事,还有教育部门的主管,也有学生。

经常身处各种内心冲突中的雷夫老师,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他以前特别喜欢读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历险记》,视正直善良的哈克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哈克是逃离社会的人,雷夫很喜欢哈克,但若去做一个哈克那样的人就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老师了。他继续寻找,直到——

对,直到找到了阿提克斯.芬奇——他是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主人公,一位为被冤屈的黑人做无罪辩护的律师。雷夫发现,芬奇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杀死一只知更鸟》1960年获普利策奖。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南部的一个小镇,三个天真孩子的生活因为两桩冤案而改变。赢弱而失语的人、固守太多偏见的无知的人,还有恪守原则的善良的律师父亲,迫使他们艰难地去理解成人世界里的偏见和冷漠,去理解真相所包含的危机和无奈,同时试着去理解,坏人的内心也可能无辜。

芬奇不仅是一位律师,他也是一位父亲,他对自己的孩子说;

只要你学会一件事,斯科特,你就能和形形色色的人都相处得好很多。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直到你用他的眼光看这个世界……除非你钻进他的身体,和他一起走路。


雷夫老师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写芬奇带给他的启示——

阿提克斯和哈克一样了知世间一切。他知道这个社会充满着种族歧视,他也看到了各种暴力行为、各种伪善、不公平和社会的无知。他也了解自己正在迷失。

但是,阿提克斯并没有从社会中逃离,他依然走上了法庭,尽力为斗争而战,因为这是他的信仰。他之所以没有逃离这个社会,是因为法律、规矩以及人们的看法,他有自己的原则,而且还将设法尽可能地生存下去。

这是真的,学校里到处都有这样的人。当你处身于这样一个”沧海“之中,就明白为什么你的能力、好意和辛勤工作仍不足以起到好作用。但是,我的学生们证明了,你一定能克服普通大众的暴政。但是我也发现,最好能像阿提克斯.芬奇那样,平静地赢取胜利。

而阿提克斯带给雷夫老师的不仅是引导,还拯救了他。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雷夫老师有位学生,其父是一个酒鬼,经常打妻子和孩子,他来参加女儿的家长会时也总是醉醺醺的。但雷夫老师没有让自己卷入这样的情况中,否则就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雷夫老师每次都只是平静地在家长会上告诉这位父亲:”您女儿是个很好的孩子。“

有次,酒鬼再次喝醉,把女儿反锁在壁橱里,提着枪去找自己的妻子,嚷嚷着要杀了妻子和孩子。雷夫老师和同事们都赶到了现场。酒鬼站在街道对面瞪视着雷夫老师,而雷夫老师始终以平静尊重的态度对待他,酒鬼恨恨地瞪了雷夫老师几分钟,并一直怒吼着。随后警察及时赶来,让酒鬼放下了枪。

终于,酒鬼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走了,远远离开了这个不安全的男人,离婚了。

又过了几年,这个酒鬼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了,但他最终杀死了这个妻子,还殃及了这位妻子的兄嫂和朋友。

雷夫老师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了这个故事:

当我一想起这个男人竟然扣动了扳机时就浑身发抖,惊讶于自己为何这么幸运没被他杀死。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但我希望是因为我总以一般礼貌的尊重回报他对我的羞辱,这完全是阿提克斯.芬奇已经为我做出的榜样发挥了作用。或许几年前的那天他没有杀我,是因为我用平静和尊重回应了他的愤怒和醉态。

曾经的我,也长期苦恼于难以和我不喜欢的上司相处好,渐渐地比较钻牛角尖。那时没有知乎可以提问,我也不知道《少有人走的路》这种早已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上盘桓多年的通俗心理学读物,更不知道派克主演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能带给人这么多的启发,而我只知道他演的《罗马假日》。

好在,我毕竟还是知道了这些。它们,的确在我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包括上司)相处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的确在一些时刻扭转了局面。

我在第一个单位,人际关系有些失败,其中让我耿耿于怀的,便是我不知道如何与我的上级相处。简单地把取悦于上级看成是拍马屁和羞耻。

眼见一位才华突出的领导,因为恃才傲物,和班子里其他两位合作不来。这位恃才傲物的领导非常欣赏我,他欣赏我的方式也是我行我素,完全不管别人对此怎么看,结果一方面让我有了很多的工作机会,一方面也让我树敌颇多,同时让我很是自傲,把工作上的成绩都看成是自己的功劳,少有对他人协助的感激。

后来,这位领导被整得离开班子,回到他原来的单位。我也被恨乌及乌,失去了一些工作机会。这个时候,倘若我的父母帮我火上浇油,我就会悲愤万分了。幸好我的父亲头脑冷静,他向来非常爱我,但又客观理性。他指出我的问题,认为我需要为这种局面承担一些责任。所以,我就开始读曾国藩,读《菜根谭》,读《小窗幽记》。曾国藩入官场所经历的挫折和反思,对我帮助很大。我终于懂得了;倘若不先适应环境(上级也是环境的一部分),让这个环境先接纳自己,何谈影响和改变环境。

2003年,我来到供职的第二个单位。同样面临难题:领导们同样也有矛盾,难道我又得”站队“,接近一个,得罪一个?有没有其他路径?

这个时候,我已经考上华科大的MBA班,我没有上多少课,虽然交了三四万元,但我却记住了《组织行为学》课上,老师的一句关于沟通的话,她说,”如果你是真正的MBA,你就要记住这句话——一切都可以沟通。“

这句话,是我三四万元得来的最大收益,很值。

这是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话,而我当时的考分挺高的,我对自己是MBA的认知就来自这句话。

有了这样的理念支撑,在遇到同样的困境时,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于是,有了一次实战的机会。我和领导中的二把手一起去美国。

当时我和一把手很聊得来,和二把手的部下很聊得来,二把手与一把手及自己的部下,都有明显的矛盾(但其实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合作得不错,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矛盾,没看到矛盾背后的协作)。假如我还是以前的想法,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二把手我是处不好的。

But,俺是MBA了,是受过沟通教育的人了。我开始琢磨这样的目标:和所有领导都相处好。

于是,美国之行开始了。头两天,二把手领导不理我,我也心怀鬼胎。第三天,改变的契机出现。我们当时在纽约停留一周,二把手要去波士顿见亲戚。我们在唐人街等他,一车人悠悠地聊着天,等他的”灰狗“过来。我自告奋勇去”灰狗“停靠处接他。接了两次,没接到。再等了一会儿,领导自己过来了。我表功说”去接您两次“。他诧异地看着我,脸上是不相信的表情,我又说”还以为您被美女劫持了呢“——这下,大家都笑开了,领导绷着的脸也放松了。顺着”美女“的话题聊开去,我们聊电影,聊读的书,发现大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是60后,都爱读小说,都喜欢罗伯特德尼罗,也都...喜欢关注美女。

接下来的日子就云淡风轻了,一路上我观察领导的眼光也变得不同,我发现他真是喜欢动脑筋,知识面很广,所以夸奖的话就是由衷的了。他也不客气地批评我,说我一个女人,居然穿着皱巴巴的衣服就敢出国,而他每天早上都会起来给自己烫衣服,衬衣领子尤其挺括。我对他的批评嘻皮笑脸,毫不在意。

两周的美国之行很快结束了,我发现二把手是个非常顾家的男人,爱老婆爱儿子,还把老婆的生日公布给大家,秀他给老婆买的化妆品和衣服鞋子。下飞机的那天,正好是他太太生日,我发短信表示祝福。他回复短信”感谢你,这两周是这么些年来我过得最愉快的两周!“

Oh,My god! 实战成就优秀,真想告诉我的MBA老师,瞧俺的!

此后,和这位领导的合作一直都比较愉快,他依然会不客气地给我指出一个个问题,我都没有多少抗拒之心。而他也会很体贴地帮我疏通与社里一些部门的合作关系。比如我对一个部门有意见,他也不说什么,但是拉着我和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吃饭,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再也不好意思对他抱怨,而是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与部门合作了。

对这位领导,我一直怀有感恩的心,他给了我很多做事的机会,也在很多场合都肯定我,但只要见到我,他就会直接指出我的问题。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倘若我还像在第一个单位那样,只看他的不足,我就得不到这样的帮助,也学不到更多。


附:



远离自尊心


何飞鹏


有一个主管,每当我找他来谈事情时,他总是先问我,何先生,你又要骂我吗?


许多次我并不是要骂他,我只是要提醒他某些事,但他的话,让我惊觉到是不是我讲的太直接了,让他时常感觉到被骂。从此,我和他的沟通变麻烦了。


他的自尊心太强了,我需要随时照顾他的自尊心,因此,许多话,我不能直接说,这包括他的问题、他的缺点以及他所主管单位的问题和缺点,有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建议,我都不能直接说,因为他会怀疑,他是不是做错了什麽事?还是对他有所不满?


为了提醒他、给他建议,我要拐弯抹角,我非常辛苦,而且没有效率,他的进步十分缓慢。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仔细盘点整个团队,我竟然发觉大多数的主管们,都有这个问题,只是他们不敢表达他们的不满。


我面临一个抉择,我要坚持我的直截了当、毫不保留的沟通方式,还是要委婉的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让我的沟通变曲折、变复杂,可能也变得更没有效率。


我决定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对自尊心之为害,我体验太深了!我曾经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那时侯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好的称许则心中窃喜,不好的评价则不免挫折沮丧,并尝试解释反驳,甚至认为别人在误解扭曲我。在自尊心的作祟下,我完全无法理性的思考问题的真相,我就像个刺猬一样,经常陷入谁是谁非的意气之争。


也因为自尊心,我经常看不清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当然也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缺点。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破除自己的自尊心,而从此我快速改变、能力提升,并且能理性平和的面对一切。只是这花了我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我不愿我的团队主管跟我走一样的二十年,我要逼他们尽快丢掉不必要的自尊心,看到任何问题、任何缺点,我决不隐藏,也不掩饰,我直截了当说出来,我宁可自己是个粗鲁、严厉的主管,但不要因自己的乡愿、温情,而让主管们放慢了成长学习的步伐。


天才乔布斯说,只有顶尖人才,才不需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旨哉斯言:没有自尊心的迷障,才能成就顶尖人才。